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

次要遊輪航線介紹

南美洲是離台灣距離最遠的地方,似乎除了移民、船員與官員,很少有人去過,因為轉機次數太多,搭機時間太長,不管從美國還是歐洲轉機,都要越過半個地球。比起北美洲,高原地形為主的南美洲郵輪並不多,偶有主題性的里約熱內盧嘉年華、阿根廷探戈之旅,除此之外大多是穿行在美洲南部聯結兩大洋,或是接近南極大陸的航行。前往南極需要搭乘專門的科研破冰船,非一般郵輪船隻可達,參加郵輪之行的人,多以享樂為主,安全第一,因此大型郵輪只是接近南極,沒有真正前往南極,欲前往南極必須另外報名專門的科研破冰船。目前郵輪公司在南美洲的賣點是俗稱為達爾文島的島群,據說當年達爾文就是在此而提出物種源起,這裡有許多世界各地看不見的生物、不怕人可以近距離進行觀察。為了滿足客人的需求,郵輪公司還可延伸此行程直達世界奇景的馬邱比丘。位於智利外海的復活節島,聳立一尊尊高大的摩艾石像,搭飛機不容易到達,也是南美郵輪的賣點之一。
由南美洲繼續西行,穿越太平洋,可以來到許多人夢幻中的島嶼,法屬波理尼西亞社會群島,俗稱大溪地,波啦波啦島,還有韓版流星花園拍攝的碧藍島嶼新客樂杜夫……,完全就是海島控的夢幻樂園,只是飛機班次少,轉機飛得遠,所以搭郵輪一路玩過來也是很棒的選擇。這些小島的西邊就是有活地形教室美譽的紐西蘭南北島,西行則是澳洲大陸。每年北半球的冬天,許多避寒的船隊就會開始走此區航線,以地質風景為主的紐澳航線,有繞島航行或島東的航線,時間介於約7到22晚,停靠沿海大城,雖然單停一天很難深入內地,但每晚可以看著滿天銀河入睡,卻是另外一種幸福。
橫越南太平洋抵達紐澳的航線,繼續上行會跟亞洲航線串聯起來,由東南亞到東北亞,續行西伯利亞,穿行北太平洋,就會到達阿拉斯加,重新回到北美洲。東南亞航線以新加坡、香港做為南北兩大根據地,澳洲向北抵達印尼巴里島,續行新加坡、吉隆坡、檳城、合艾(或繞行安達曼海普吉島)、曼谷、胡志明、峴港、下龍灣、海南島(因簽證因素,除非中國出發的船隻,航程中特別停靠中國的船隻比較少),最後抵達香港。東北亞航線則以上海、天津、東京為基地居多,香港出發前往台灣、日本沖繩、石垣島返回的短途。上海、天津、濟州島、仁川、釜山、福岡、長崎的日韓航線。以及繞行日本九州、本州、北海道,甚至遠達日俄領土爭議的庫頁島、北方四島,自然也有日本南下繞行台灣三港的航程(基隆、花蓮、高雄)。隨著亞洲市場的崛起,越來越多郵輪前往亞洲,而且以上海做為根據地,吸引為數龐大的中國客人,跟以往只有舊船常駐亞洲的習慣不同,皇家加勒比集團最新的科技巨輪海洋量子號也有半年在亞洲航行,搭新船不一定要飛到歐美去了。缺點是亞洲大多由旅行社包船,加上亞洲人重吃,使用的食材比較新鮮價昂,所以亞洲郵輪的均價一般居高不下。
除去上述幾個固定的航線外,世界地圖上的許多空白,比如中東、蘇黎世運河、非洲、印度等,除去固定的短程渡輪外,偶爾也有郵輪,但大多是做為環遊世界航線的一部分,而非獨立特別航行,主因這些地方政局不穩、容易遇上海盜、危險等因素,並不為主流郵輪公司所考慮(因為郵輪客大多有錢有閒,生命安全才是他們的第一考量,正所謂:危樓不處、亂邦不居,不會將自己暴露在危險中)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